杰西卡﹒辛普森穿過的那條亮粉色范思哲牛仔褲被伴舞的女孩偷走,最后被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一個房地產經銷商放到了eBay上。粉紅色的領帶是一位律師掛在網上賣的,法官對他說叫他再也別戴這種顏色的領帶來了。和那些黯淡的二手衣物一樣,零散、晦暗而不起眼的記憶碎片里,關于愛、記憶、情感、災難、生命和家庭的故事有很多。也許衣服與人的關系,比任何一種關系都更加親密。
編輯 秦源 采訪、資料收集 林瑋豐 撰文 王朵萊
衣服上的情感價值
自從2007年開始,艾米麗·斯皮瓦克(Emily Spivack)就在網上搜集二手衣物和它們背后那些有趣古怪、或哀傷甜蜜的小故事。
“讓我感到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驅使人們在賣衣服時分享這些故事,”艾米麗說。比如一位因為面臨婚姻危機而瘋狂購物的女人寫道:“自從丈夫不太回家,事情就失控了,我已經買了6條皮褲。”或者是一個卡地亞女士皮包的故事,丈夫為了妻子,在她生日之前悄悄買下了她心愛的手包。當他在餐桌上把包遞上去時,“親愛的,”她說,“我看中的是這個包邊上的那個。”
收集足夠多故事后,艾米麗開始購買一些她本人完全不會去穿的衣物,第一件藏品是一條作為色情片拍攝道具的無縫尼龍長襪。售出尼龍襪的主人當時仍是音樂學院在校學生,當時的色情片在美國還是灰色地帶,倘若遇到警方的突然搜查,工作人員們就得跟演員一塊擠在小隔間里躲避搜查。
“我喜歡那些描述中使用的語言和口氣,就好像是寫給朋友看的一樣。”在艾米麗看來,“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在網絡世界上尤其特別,因為人們并不是懷著‘寫故事’的目的在eBay上寫下這些話的,所以特別可貴。”
因此艾米麗策劃了“情感價值”的展覽計劃。“在網絡時代,任何一種書寫都有可能在某天塑造出一種社會歷史。在過去的幾百年里,人們保存著帶著歷史與故事的各類古著衣物。你的曾祖母或許會告訴你,她曾穿著現在的這件衣服見到過詹姆斯·卡格尼(美國著名演員、導演),這故事也漸漸成了家庭傳統——每次客人來了都要講一遍的那種。”